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和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分別于3月5日和3月4日在北京開幕。兩會期間,多位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踴躍建言,聚焦“雙碳”目標,落實“雙碳”行動成為代表們熱議的關鍵詞。下面一起來看看代表們對“雙碳”發出了哪些聲音。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石化董事長、黨組書記馬永生:
將CCUS項目納入我國自愿減排機制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石化董事長、黨組書記馬永生建議,將CCUS項目盡快納入我國自愿減排機制。一是重啟并打造全國統一的CCER市場,讓更多碳減排項目參與碳市場,同時完善相關配套機制,逐步打造全國統一的CCER市場,充分激發企業開展自愿減排項目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降低控排企業碳市場的履約成本。二是研究并發布CCUS方法學,從國家層面組織開展CCUS方法學研究,或對企業開展的方法學研究進行認定并盡快發布,推動CCUS項目獲得碳減排量,提升項目經濟性,推動CCUS項目規?;б婊l展。三是參考國際經驗出臺支持政策,加快完善CCUS行業規范、制度法規框架體系以及技術規范,出臺CCUS量化核證國家標準,并參考國際經驗,探索制定面向碳中和目標的CCUS稅收優惠和補貼激勵等支持政策。
全國政協委員、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
提升企業的碳管理意識及能力,讓減碳成為企業自覺遵守的行為準則
全國政協委員、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指出,為加快我國碳減排進程,提升企業的碳管理意識及能力,讓減碳成為企業自覺遵守的行為準則,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早日達成,提出以下建議:
1.完善碳市場管理運行機制,激活碳市場交易,充分發揮市場對碳減排的促進作用。優化碳市場配額發放及履約機制,創新以配額為基礎的碳金融產品,突出配額的資產屬性,提高企業減排積極性;多元化碳交易產品種類,盡快重啟自愿減排(CCER)項目申報,擴大CCER項目類型,適時引入碳期貨、碳遠期等交易產品;擴大碳市場的參與者,激活碳市場流動性,提高碳市場交易量和交易價格。
2.擴大全國碳市場參與企業的覆蓋范圍。完善相關政策,有序地分批將重點碳排放行業全部納入全國碳市場,建議爭取在“十四五”期間納入數據基礎較好的鋼鐵、水泥、有色金屬行業,“十五五”期間納入所有重點排放行業,同時穩步推進非重點碳排放行業納入碳市場的工作。
3.全面普及碳標簽及碳普惠制度,推動全社會自覺踐行“雙碳”責任。建立全國統一的產品碳足跡核算規則及碳標簽認證制度,鼓勵商家及個人采購帶有碳標簽的產品;全面普及碳普惠制度,鼓勵基于碳減排生活方式的創新創業,同時引導低碳消費,形成全民降碳的良好社會氛圍。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電氣集團董事長冷偉青:
應加快建立能源與工業協同降碳的體制機制
“由于缺乏整體而系統的規劃,各種轉型舉措往往呈現碎片化特點,制約深度降碳的空間和效果?!比珖f委員、上海電氣集團董事長冷偉青建議,應加快建立能源與工業協同降碳的體制機制,打通源端“能源”與荷端“工業”之間的政策壁壘,形成協同降碳合力。
全國政協委員、國網福建省電力有限公司董事長阮前途:
應從能源供給、消費、配置三方面出發推動轉型
全國政協委員、國網福建省電力有限公司董事長阮前途認為,應從能源供給、消費、配置三方面出發推動轉型:加快煤炭“轉定位”、風光“上規?!?、核電“增體量”、儲能“強功能”;提升終端電氣化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升級建設各級堅強電網和全國統一電力市場。
全國人大代表、浙能集團白馬湖實驗室科研管理部負責人王潔:
大力發展超低排放與減污降碳技術
全國人大代表、浙能集團白馬湖實驗室科研管理部負責人王潔建議,要大力發展超低排放與減污降碳技術,從源頭控制和末端治理實現煤炭的清潔低碳利用。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銀行武漢分行黨委書記、行長林建華:
支持湖北建設全國碳金融中心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銀行武漢分行黨委書記、行長林建華建議,圍繞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30·60’目標,支持湖北打造全國碳金融中心,從制度建設和機制完善入手,揚優勢、補短板,在深入探索金融服務‘雙碳’戰略路徑上取得新的更大突破。
林建華表示,經過多年探索,湖北特別是武漢市在建設碳市場方面形成了一定的先發優勢和區位優勢,發展碳金融的氛圍濃厚、基礎較好,他建議將湖北武漢作為發展碳金融的重點區域,為實現“30·60”目標發揮更大的作用。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胡望明:
建設國家級碳中和冶金創新平臺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胡望明遞交兩份提案,分別為《關于建設“國家級碳中和冶金創新平臺”支撐中國鋼鐵工業轉型》和《聚焦產業工人技能轉型助力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胡望明指出,鋼鐵行業的綠色低碳轉型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企業、行業、政府各個層面合力推進,以搶占低碳技術制高點,加快實現原創性低碳技術的持續突破,形成中國鋼鐵碳中和解決方案。
其此次遞交的《關于建設“國家級碳中和冶金創新平臺”支撐中國鋼鐵工業轉型》即針對當前低碳冶金技術創新投入分散、成果轉化仍然受到政策約束等現實問題,提出了解決方案。在該提案中,胡望明提了兩點建議:一是希望能夠依托行業龍頭企業建設國家級碳中和冶金創新平臺;二是開辟綠色審批通道,助力低碳冶金技術成果轉化。
全國人大代表,河鋼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副董事長王蘭玉:
“雙碳”下的鋼鐵大國減污降碳須迎難而上
全國人大代表,河鋼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副董事長王蘭玉帶來了有關鋼鐵行業加快綠色發展的相關建議。
王蘭玉表示,氫能是中國未來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構建“以氫代碳”的氫冶金技術研發和應用體系,是中國鋼鐵行業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方向。
此外,王蘭玉建議,推動鋼鐵行業綠色低碳發展,還要推進材料技術創新。他說,據測算,使用高強度高性能的鋼材,使汽車重量每減輕10%,可實現節油約8%、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4%。且鋼鐵材料還具有高循環利用優勢,應該著力研發和推廣應用高附加值、高性能鋼鐵產品,并從鋼鐵產品生產、使用、廢棄到循環利用全生命周期的角度降低碳排放強度?!耙驗橹袊洕膹姶箜g性和活力,以及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中國成長為全球第一大鋼鐵生產國和消費國。相信隨著新能源、新材料等一批新增長引擎成長,鋼鐵行業將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span>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原副校長姜耀東:
應鼓勵新能源與煤電的發電組合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原副校長姜耀東表示:“新能源要替代化石能源尚需時日,為此應高度重視煤炭在新型能源體系建設中的作用,要立足我國能源資源稟賦,實現煤炭等傳統能源與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互為支撐、互相補充、互相促進?!?/span>
姜耀東建議,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應立足我國能源資源稟賦,促進煤炭等傳統能源的清潔高效利用,促進煤炭等傳統能源與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協同發展,推動煤炭與清潔能源技術、產業與模式的有機融合。
全國人大代表、九洲集團董事長李寅:
推進新型智慧供熱助力碳達峰碳中和
全國人大代表、九洲集團董事長李寅表示,在碳達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供熱需求“存量”的低碳轉型和“增量”的低碳供熱任重道遠,必須創新供熱方式,優化熱源結構,全面提升供熱系統技術水平。為此,李寅建議,相關部門進一步出臺相關政策,鼓勵推廣新型智慧供熱,加快供熱行業高質量發展,助力全社會碳達峰碳中和。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石化鎮海煉化公司代表、黨委書記莫鼎革:
加快推進國內石化行業碳足跡核算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石化鎮海煉化公司代表、黨委書記莫鼎革認為,我國目前尚未建立系統的行業碳足跡數據庫,而開展產品碳足跡評價是減少碳排放行為的重要基礎,能夠幫助企業辨識產品生命周期中主要溫室氣體排放過程,制定有效碳減排方案。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石化鎮海煉化公司代表、黨委書記莫鼎革:
加快推進國內石化行業碳足跡核算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石化鎮海煉化公司代表、黨委書記莫鼎革認為,我國目前尚未建立系統的行業碳足跡數據庫,而開展產品碳足跡評價是減少碳排放行為的重要基礎,能夠幫助企業辨識產品生命周期中主要溫室氣體排放過程,制定有效碳減排方案。
全國人大代表、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周云杰:
下好全國“一盤棋” 促進碳普惠規范化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周云杰建議,推進碳普惠相關配套政策與措施出臺,設立地區試點及項目試點,促進碳普惠朝著更加規范化的方向發展,鼓勵更多公民踐行低碳生活方式。
周云杰代表建議,強化碳普惠相關制度建設,不斷完善頂層立法設計,從而幫助各碳普惠試點進入統一而規范的新發展階段。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阿里巴巴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王堅:
數字化是唯一有可能實現雙碳目標的技術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阿里巴巴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王堅表示,電氣化曾給人類帶來天翻地覆的變化,但100年前的人很難像今天這樣完整地意識到其重要性。
王堅認為,工業經濟是電力經濟,數字經濟是算力經濟,算力是衡量經濟發展的新尺度。今天的數字化就相當于百年前的電氣化。算力就如同百年前的電力,會成為國家的核心基礎設施,再次激發創新能力。而今天提供算力最好的方式就是通過云計算。
王堅認為,過去100年少有人意識到科技是增加碳排放的,因為挖礦更快了,采油更快了,消耗資源的能力大大提升了。但接下來的100年,要通過減少碳排放量,達成雙碳目標,數字化或是唯一的路徑,“我目前沒有看到任何一個技術既能讓經濟持續增長,又能實現雙碳目標,唯一有可能的是數字技術,而且是還沒出現的下一代數字技術?!?/span>
2024-07-31
在“雙碳”目標和鋼鐵市場形勢嚴峻的背景下,我國鋼鐵行業高載能、高能耗、高排放,未來發展要走綠色低碳化、智..
詳情
2024-07-30
為落實《關于推進實施焦化行業超低排放的意見》(環大氣〔2024〕5號)有關要求,進一步深化我省焦化行業超低排..
詳情
2024-06-14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生態環境部、市場監管總局、國家能源局等部門聯合印發《鋼鐵行業節能降..
詳情
2024-06-12
到2025年底,水泥熟料產能控制在18億噸左右,能效標桿水平以上產能占比達到30%,能效基準水平以下產能完成..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