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為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入推進安全生產、綠色發展和碳達峰、碳中和各項工作,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廳、應急管理廳等四部門聯合下發《關于全面開展工業企業安全環保節能技術改造的實施意見》,明確到2025年,建立起工業領域安全環保能效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到2027年,在工業企業全面完成全行業覆蓋、一輪以上的安全環保節能技術改造,累計新增安全環保節能技術改造投資超2000億元。
在“雙碳”目標下,發展綠色制造是同時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和實現工業綠色低碳轉型的有效手段?!秾嵤┮庖姟窂乃膫€方面提出12項重點任務。分類逐步開展安全環保節能技術改造方面,明確將建立綜合評價指標體系、開展工業企業綜合評價診斷、組織企業對標提標改造。其中,在2023年底前完成鋼鐵、有色、建材、化工等重點領域評價指標體系建設,2025年底前完成輕紡、礦山、新材料等行業的評價指標體系建設,到2027年完成重點工業企業全覆蓋的技術改造。全文如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部署,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切實踐行高質量發展要求,更好地統籌安全與發展,更有利于四川構建以工業為主擎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制造強省建設,從總體上提升工業領域本質安全、清潔生產、節能降碳和綠色發展水平。
(二)基本原則
堅持系統觀念,統籌推進。推動企業圍繞智能、綠色、安全、節能水平整體提升,運用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開展系統性、一體化技術改造。
堅持對標先進,分類指導。根據各行業實際情況,對標國際國內先進水平,分類建立完善涵蓋智能安全環保能效等的評價體系和指標體系,指導企業開展技術改造。
堅持綠色低碳,提質發展。全面推動節能降碳技術改造,依法依規加快“散亂污”企業整治和落后產能淘汰工作。提升工業生產過程管理水平,推動減污減排和
超低排放,加快資源節約集約和高效循環利用。
堅持重點突破,分步實施。重點加快推動高耗能、高排放和資源性項目以及高安全環保風險項目技術改造,形成典型經驗和示范做法,再帶動面上全面實施。
堅持責任約束,多方聯動。按照“三管三必須”要求,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壓實地方屬地責任,強化行業部門監管責任和協同聯動,發揮科研機構、行業協會和第三方組織的作用,形成工業全面開展技術改造的責任體系和協同聯動格局。
二、主要目標
到2025年,建立起工業領域安全環保能效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制定發布相關行業指標超20項,建立工業企業定期評價機制,推動鋼鐵、有色、建材、化工等重點領域基本完成安全環保節能技術改造。通過三年集中攻堅,全省工業本質安全和綠色發展水平得到明顯提升,新增安全環保節能技術改造投資總額超1000億元。
到2027年,按照2030年前碳達峰總目標達到工業領域節能降碳階段性目標,在工業企業全面完成全行業覆蓋、一輪以上的安全環保節能技術改造,累計新增安全環保節能技術改造投資超2000億元,建立工業領域安全環保能效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動態更新機制,制定相關行業指標超40項。通過五年全面推廣,培育一批技術改造工程解決方案綜合服務商,推廣一批先進適用技術,打造一批國家級、省級技術創新平臺,全省工業安全環保節能技術和管理水平全面達到全國先進水平。
三、重點任務
(一)分類逐步開展安全環保節能技術改造
1.建立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對標國內外先進水平,結合我省工業發展實際,分行業建立能科學反映企業綜合發展水平的評價指標體系。在2023年底前完成鋼鐵、有色、建材、化工等重點領域評價指標體系建設,2025年底前完成輕紡、礦山、新材料等行業的評價指標體系建設,并實時根據國際國內先進標桿水平和政策要求,動態更新評價指標。
2.開展工業企業綜合評價診斷。省市縣三級聯動,委托專業機構,對規上工業企業開展全覆蓋的綜合診斷,按照落后、基準、先進和標桿等四級,形成評價診斷結果。組織專業力量分行業、分園區、分企業制定系統性的技術改造方案,重點明確推進步驟、改造期限、技術路線、工作節點、預期目標和保障措施等。2023年啟動鋼鐵、有色、建材、化工等重點領域規上企業的綜合診斷服務。
3.組織企業對標提標改造。對綜合評價為落后等級的企業,限期通過技術改造達到基準以上等級(原則上不超過3年),引導綜合評價為基準等級的企業對標標桿和先進等級開展技術改造,水平達標前取消評優評獎、資金政策支持資格。鼓勵企業瞄準國際國內一流水平開展提標改造,對已達到或通過技術改造達到標桿等級的企業,給予支持并推廣相關技術、經驗和模式。到2025年在鋼鐵、有色、建材、化工行業等重點領域,率先完成一輪以上技術改造,到2027年完成重點工業企業全覆蓋的技術改造。
實施安全環保節能技術改造“萬千百”工程
診斷服務萬戶規上工業企業:根據綜合評價體系和指標體系,省市縣三級聯動完成超過10000家企業以上的診斷工作。
組織實施千個技術改造項目:2025年前,在鋼鐵、有色、建材、化工等重點領域實施不少于1000個技術改造項目,2027年底前在全工業領域實施不少于2000個技術改造項目。
樹立百個標桿示范典型:2027年前,分行業分類別分批次選樹100個標桿示范技術改造項目,建成超100個數字化工廠(車間),100個綠色低碳工廠。
(二)推動重點領域改造升級
4.應用最先進工藝技術路線。運用行業內領先的工藝、技術開展安全環保節能技術改造,推動高危工藝低?;?、無?;脑?,高排放工藝低排放、
超低排放改造,高耗能工藝低耗能改造,在重點工藝環節推進無人化、少人化改造。在鋼鐵、有色、涉爆粉塵等行業應用粉塵涉爆領域濕法除塵工藝,在重點生產環節應用自動化生產、在線監測報警和緊急停車系統等安全生產技術。推動化工、鋼鐵、有色、建材等重點行業領域應用多污染物協同治理技術、燒結煙氣內循環、干法除塵等技術。推進跨產業跨領域耦合提效,鼓勵鋼化聯產、煉化集成等,實施窯爐改造、余熱余壓利用、能量系統優化、超低排放、深度治理等技術改造。
5.推動生產裝備換新。淘汰不適用當前環保安全節能要求的老舊設備和達到換代更新條件的生產設備,鼓勵通過更新設備和產線的技術改造路線。在化工、鋼鐵、有色、建材等重點行業,推廣應用全密閉連續自動生產裝置、微反應、氣體泄漏在線微量快速檢測、自動化監測報警和聯鎖裝置等安全生產裝備,加快應用焦爐煤氣直接還原煉鐵、富氫冶煉、電爐短流程煉鋼等節能生產裝備,推動清潔能源原燃料替代、高爐礦渣等超細粉替代、低毒性、低反應活性和低(無)揮發性有機物含量原輔料和產品替代,加快磷石膏、尾礦、酸泥等工業固廢無害化處置和綜合利用。
6.普及應用工業互聯網。在食品、化工、裝備、輕工、紡織等傳統行業領域廣泛應用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開展工業控制、運維調度、能耗管控、固廢管理等數字化改造。建設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推動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建設,打造“5G+工業互聯網”標桿項目,實現建設、生產、運輸及銷售等數字化管理、精準化管理。推進智慧園區建設,打造園區一體化管理體系,持續推進健康安全環境(HSE)管理體系建設,健全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
推進重點領域安全環保節能技術改造攻堅
安全化改造重點領域
稀土、鐵礦、有色礦山、煤礦等礦產資源開發行業,鋼鐵、銅、鉛鋅、鋁、鎢鉬、鎳鈷等金屬冶煉行業,石油化工、基礎化學原料制造、肥料制造、農藥制造,涂料、化學藥品原藥、化學藥品制劑和生化制品等化工行業,面粉、天然氣等生產、儲存、裝卸可燃性粉塵、可燃性氣體行業,民爆行業。
綠色化改造重點領域
焦化、磷銨、氮肥、農藥、化學、油墨、涂料、藥品制劑和生化制品等化工行業,鋼鐵、銅、鉛鋅、鋁、鎢鉬等金屬冶煉行業,水泥、玻璃、陶瓷、耐火材料、防水建筑材料等建材行業,涉及電鍍的汽車整車、機械制造、工業涂裝行業,有發酵工藝的醬油、食醋、酒等食品行業,印染、皮革等輕紡行業。
(三)提升產業發展能級
7.嚴把項目準入關口。積極承接制造業有序轉移,重點引進資源消耗少、環境影響小、科技含量高、產出效益好的項目。加強對新招引、新建設項目必要性和可行性的論證和審查,嚴禁建設低水平重復項目。嚴格項目安全預評價、節能審查、環評審批,探索將碳排放影響評價納入項目環境影響評價體系,提升項目安全生產、清潔生產和低碳發展要求。開展在建項目評估檢查,對不符合安全環保能效要求的項目堅決進行處置。
8.加速低效落后產能退出。嚴格執行《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落實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等行業產能減量置換、等量置換政策,防范化解過剩產能。加大鋼鐵、化工、有色、建材重點領域淘汰落后產能工作力度,加大閑置產能、僵尸產能處置力度。通過兼并重組、改造提升等,布局一批達到先進、標桿水平的產業集群。支持產業集群企業協同共生、耦合發展,推動廠房集約化、治理組織化、物流高效化、廢物資源化,提高企業綜合產能利用率。
9.加強工業企業生產管理。組織企業建立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提高風險處置應對和事故應急搶險救援能力。建立健全全員、全生命周期的質量管理體系,加強研發設計、采購、生產制造、包裝、檢驗、庫存、運輸、銷售、服務等全過程質量控制和管理。建立能源管理體系,加強原材料、能源以及其他生產資源的精細化管理,有效降低消耗,推進資源高效循環利用。
開展工業領域“三優”行動
優化項目質量:對標安全環保能效先進和標桿水平,加強招商引資和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先進產業轉移承接工作。引導在建項目對標先進和標桿水平,優化技術工藝方案,淘汰水平落后項目。鼓勵新建成項目安全環保能效達到先進水平及以上。
優化產業布局:嚴格執行產能置換、化工項目入園、產業布局優化等政策,推動產業鏈上下游整體改造提升、跨產業耦合發展,提升資源利用水平,降低能耗水平和污染排放,打造整體達到先進、標桿水平的產業集群和制造基地。
優化生產管理:提升工業企業生產過程安全、能源、質量等管理水平,推動工業生產運行管理模式創新和管理現代化,形成一批安全環保能效水平達到或接近國際領先的企業。
(四)構建技術改造服務體系
10.加強創新成果的研發和產業轉化。梳理產業基礎薄弱環節、技術和產品,制定攻關清單,逐一解決。推動“一對一”服務,精準對接企業技術創新需求,組織技術攻關和新技術、新產品和新工藝推廣論證。實施重大技術攻關項目“揭榜掛帥”制度,圍繞基礎裝備、關鍵基礎零部件、基礎工業軟件、關鍵基礎材料和基礎技術等重點領域,組織企業圍繞新技術轉化應用進行技術改造。依托國家級、省級技術創新平臺和高校、科研院所,組建覆蓋各主要行業的技術改造專家智庫,為全省技術改造工作提供規劃咨詢研究、行業指標制定、技術知識培訓等專業服務支撐。
11.組織技術改造服務專項行動。編制項目投資政策匯編,開展“千人助萬企”行動,省市縣三級聯動,組織暖心服務隊進園區下企業,開展政策宣講、現場服務。開展技術改造項目專項服務,設立項目服務專員、開通審批“綠色通道”等,推動技術改造項目承諾制審批改革。加強對行業內技術、管理一流的企業、技術改造項目的宣傳推廣,分行業組織企業開展技術改造典型示范案例現場學習、專家和機構一對一服務等活動。
12.加快培育技術改造工程解決方案綜合服務商。培育一批提供企業診斷服務、技術改造方案設計、系統集成、終端產品利用的技術改造工程解決方案綜合服務商,為企業開展技術改造提供診斷等綜合服務。搭建技術改造服務網絡對接平臺,實現企業技術改造需求服務商精準對接,高效處置。
打造“1平臺+N支專業團隊”技改服務生態
搭建技術改造綜合服務平臺:整合高校、商協會、運營商、機構、企業等多方資源,搭建技術改造要素、產品、服務供需對接線上平臺,定期開展技術改造服務專項行動,組織線下培訓、現場學習、一對一服務等。
組建技術創新服務團隊:依托省內高校、科研院所、龍頭企業等分行業建立專家智庫和專家服務團,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技術創新中心等方式,為企業提供精準技術指導、研發等保障服務。
培育第三方服務商:建立技術改造服務網絡對接平臺、供需服務平臺等,定期發布技術改造工程解決方案綜合服務商名單,對工作成效明顯的第三方服務機構給予資金獎勵。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統籌協調。經濟和信息化廳會同省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廳、應急廳等部門建立省級部門間工業安全環保節能技術改造聯席機制,做好工作調度、跟蹤評估、督促檢查和經驗總結,將各項目標任務落實落細。各部門根據職能職責,推進重點行業安全環保能效監察,強化日常監測檢查,督促企業嚴格落實“三同時”要求。經濟和信息化廳匯總建立綜合評價指標體系,開展工業企業綜合診斷服務、推進工業企業加快開展技術改造等,確保相關政策執行到位。
(二)強化責任落實。各地要充分認識開展工業企業安全環保節能技術改造的重要意義,結合實際細化工作措施,扎實有序抓好貫徹落實。各地要積極開展相關技術和業務培訓,推動工業企業加快開展安全環保節能技術改造。有關行業協會、專業智庫、第三方機構要落實工作部署,積極發揮橋梁紐帶作用,促進工業企業相關產品設備技術改造。
(三)完善配套措施。對通過技術改造,綜合評價水平明顯提升的園區、企業,在申報專項資金上優先支持。對符合條件的安全環保節能技術改造項目在省級工業發展資金中給予專項支持,鼓勵有條件市(州)配套設立專項資金支持轄區內企業開展安全環保節能技術改造。將安全環保節能技術改造項目納入設備購置和更新改造貸款、中長期貸款、技術改造專項貸款等優惠貸款支持范圍。
(四)抓好示范引領。充分運用各類傳統媒體和新媒體渠道,加強政策解讀和輿論引導,營造良好氛圍。加大對工業企業開展安全環保節能技術改造優秀項目、典型案例的宣介力度,推廣一批可借鑒、可復制的先進經驗。鼓勵地方、行業協會和相關機構組織開展技術產品對接交流會、應用示范現場會等活動,促進安全環保節能先進技術和產品設備交流推廣。
本政策自2023年5月16日起實行,有效期5年。
附件:安全環保節能技術改造重點領域、技術和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