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碳達峰碳中和決策部署,加快推進河北省工業綠色低碳轉型,切實做好工業領域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河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廳近日印發《河北省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冀工信節函〔2023〕133號)(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明確了河北省推進工業領域碳達峰的總體要求、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
在重點行業,《實施方案》提出聚焦鋼鐵、建材、石化化工等河北省重點行業,部署了重點行業達峰、綠色低碳產品供給提升、數字賦能工業綠色低碳轉型等3大行動。
河北省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
(一)重點行業達峰行動。
聚焦重點行業,厘清降碳路徑,制定鋼鐵、建材、石化、化工等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研究消費品、裝備制造、電子等行業低碳發展路線圖,分業施策、持續推進,降低碳排放強度,控制碳排放量。
1.鋼鐵。嚴格落實產能置換和項目備案、環境影響評價、節能評估審查等相關規定,切實控制鋼鐵產能。強化產業協同,構建清潔能源與鋼鐵產業共同體。鼓勵適度穩步提高鋼鐵先進電爐短流程發展。推進低碳煉鐵技術示范推廣。優化產品結構,提高高強高韌、耐蝕耐候、節材節能等低碳產品應用比例。提高廢鋼資源保障能力,打造回收、加工、配送、流通體系,提升廢鋼資源化利用水平,到2025年,廢鋼鐵加工準入企業年加工能力超過2200萬噸,電爐煉鋼占比達到5%-10%。到2030年,富氫碳循環高爐冶煉、氫基豎爐直接還原鐵、碳捕集利用封存等技術取得突破應用,電爐煉鋼占比達到15%以上。
2.建材。嚴格執行水泥、平板玻璃產能置換政策,依法依規推動能耗、環保、質量、安全、技術等不達標產能加快退出。加快全氧、富氧、電熔等工業窯爐節能降耗技術應用,推廣水泥高效篦冷機、高效節能粉磨、低阻旋風預熱器、高效節能風機、浮法玻璃一窯多線、陶瓷干法制粉等節能降碳裝備。到2025年,水泥熟料單位產品綜合能耗水平穩中有降。到2030年,原燃料替代水平大幅提高,突破玻璃熔窯窯外預熱、窯爐氫能煅燒等低碳技術,在水泥、玻璃、陶瓷等行業改造建設一批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綠色低碳生產線,實現窯爐碳捕集利用封存技術產業化示范。
3.石化化工。增強天然氣、乙烷、丙烷等原料供應能力,提高低碳原料比重。推廣應用原油直接裂解制乙烯、新一代離子膜電解槽等技術裝備。開發可再生能源制取高值化學品技術。到2025年,“減油增化”取得積極進展,新建煉化一體化項目成品油產量占原油加工量比例降至40%以下,加快部署大規模碳捕集利用封存產業化示范項目。
4.消費品。造紙行業建立農林生物質剩余物回收儲運體系,研發利用生物質替代化石能源技術,推廣低能耗蒸煮、氧脫木素、寬壓區壓榨、污泥余熱干燥等低碳技術裝備。紡織行業發展化學纖維智能化高效柔性制備技術,推廣低能耗印染裝備,支持企業應用低溫印染、小浴比染色、針織物連續印染等先進工藝。加快推動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到2025年,差別化高品質綠色纖維產量和比重大幅提升,低溫、短流程印染低能耗技術、能源循環利用技術明顯提高。
5.裝備制造。圍繞電力裝備、石化通用裝備、重型機械、汽車、船舶、航空等領域綠色低碳需求,聚焦重點工序,加強先進鑄造、鍛壓、焊接與熱處理等基礎制造工藝與新技術融合發展,實施智能化、綠色化改造。加快推廣抗疲勞制造、輕量化制造等節能節材工藝。研究制定電力裝備及技術綠色低碳發展路線圖。到2025年,一體化壓鑄成形、無模鑄造、超高強鋼熱成形、精密冷鍛、異質材料焊接、輕質高強合金輕量化、激光熱處理等先進近凈成形工藝技術實現產業化應用。到2030年,創新研發一批先進綠色制造技術,大幅降低生產能耗。
6.電子。強化行業集聚和低碳發展,進一步降低非電能源的應用比例。以電子材料、元器件、典型電子整機產品為重點,大力推進單晶硅、電極箔、磁性材料、鋰電材料、電子陶瓷、電子玻璃、光纖及光纖預制棒等生產工藝的改進。加快推廣先進拉晶技術、節能光纖預制及拉絲技術、印制電路板清潔生產技術等研發和產業化應用。到2025年,連續拉晶技術應用范圍95%以上,鋰電材料、光纖行業非電能源占比分別在7%、2%以下。到2030年,電子材料、電子整機產品制造能耗顯著下降。
(二)綠色低碳產品供給提升行動。
打造綠色低碳產品供給體系,增強高質量產品供給能力,發揮綠色低碳產品在碳達峰工作中的促進作用,助力全社會達峰。
1.構建綠色低碳產品開發推廣機制。推行工業產品綠色設計,按照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探索開展綠碳產品核算,鼓勵企業公布碳足跡。以降碳產品方法學為指導,鼓勵制造業開發降碳產品。聚焦消費者關注度高的工業產品,組織行業龍頭骨干企業,以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為目標,鼓勵企業采用自我聲明或自愿性認證方式,發布綠色低碳產品名單。到2025年,創建一批生態(綠色)設計示范企業,開發推廣一批綠色低碳產品。
2.加大能源生產領域綠色低碳產品供給。推動光伏、新型儲能、重點終端應用、關鍵信息技術產品協同創新。推進先進太陽能電池及部件智能制造,提高光伏產品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水平。支持低成本、高效率光伏技術研發及產業化應用,積極開展智能光伏試點示范。持續推動陸上風電機組穩步發展,加快大功率固定式海上風電機組和漂浮式海上風電機組研制,開展高空風電機組預研。重點攻克變流器、主軸承、聯軸器、電控系統及核心元器件,完善風電裝備產業鏈。
3.加大交通運輸領域綠色低碳產品供給。大力推廣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強化整車集成技術創新,提高新能源汽車產業集中度。提高城市公交、出租汽車、郵政快遞、環衛、城市物流配送等領域新能源汽車比例,提升新能源汽車個人消費比例。開展電動重卡、氫燃料汽車研發及示范應用。加快充電樁建設及換電模式創新,構建便利高效適度超前的充電網絡體系。到2030年,當年新增新能源、清潔能源動力的交通工具比例力爭達到40%左右,乘用車和商用車新車二氧化碳排放強度分別比2020年下降25%和20%以上。大力發展綠色智能船舶,加強船用混合動力、LNG動力、電池動力、氨燃料、氫燃料等低碳清潔能源裝備研發,推動內河、沿海老舊船舶更新改造,加快新一代綠色智能船舶研制及示范應用。推動我省民機綠色化發展,積極發展電動飛機等新能源航空器。
4.加大城鄉建設領域綠色低碳產品供給。將水泥、玻璃、陶瓷、石灰、墻體材料等產品碳排放指標納入綠色建材標準體系,加快綠色建材產品認證及推廣應用,擴大綠色建材產品供給。推廣節能玻璃、新型隔熱保溫材料、新型墻體材料,推動優先選用獲得綠色建材認證標識的建材產品,促進綠色建材與綠色建筑協同發展。推動高效節能空調、照明、電梯等重點用能設備以及太陽能、地熱能、空氣熱能、生物質能等清潔能源設備在建筑領域的應用。
(三)數字賦能工業綠色低碳轉型行動。
把數字化作為促進工業低碳發展的重要手段,加快數字化低碳解決方案推廣應用,打造數字化協同的綠色供應鏈產業鏈,推動數字賦能工業綠色轉型。
1.推動數字賦能綠色制造。利用大數據、第五代移動通信(5G)、工業互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等對工藝流程和設備進行綠色低碳升級改造。深入實施智能制造,持續推動工藝革新、裝備升級、管理優化和生產過程智能化。在鋼鐵、建材、石化化工、醫藥等行業加強全流程精細化管理,開展綠色用能監測評價,持續加大
能源管控中心建設力度。在汽車、機械、電子、船舶、軌道交通、航空航天等行業打造數字化協同的綠色供應鏈。在家電、家居、紡織、食品等行業發揮信息技術在個性化定制、柔性生產、產品溯源等方面優勢,推行全生命周期管理。推進綠色低碳技術軟件化封裝。開展數據管理能力成熟度(DCMM)評估,組織申報國家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試點示范。
2.建立數字化碳管理體系。加強信息技術在能源消費與碳排放等領域的開發部署。推動重點用能設備上云上平臺,形成感知、監測、預警、應急等能力,提升碳排放的數字化管理、網絡化協同、智能化管控水平,強化碳資產管理能力。促進企業構建碳排放數據計量、監測、分析體系。打造重點行業碳達峰碳中和公共服務平臺,建立產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基礎數據庫。加強對重點產品產能產量監測預警,提高產業鏈供應鏈安全保障能力。
3.實施“工業互聯網+綠色低碳”。鼓勵電信企業、信息服務企業和工業企業加強產業合作和供需對接,發揮信息基礎設施綠色賦能作用。統籌共享低碳基礎數據和工業大數據資源,為生產流程再造、跨行業耦合、跨區域協同、跨領域配給等提供數據支撐。利用工業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加快企業節能降碳數字化改造,提升企業能耗管理水平。聚焦能源管理、節能降碳等典型場景,培育標準化的“工業互聯網+綠色低碳”解決方案和工業APP,助力行業和區域綠色化轉型。加快新型基礎設施節能降碳,培育一批綠色數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