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新開工露天煤礦大多數在西部的內蒙和新疆等地,而這些地區存在干燥少雨,水資源匱乏,甚至還有沙塵暴,這些客觀條件導致了煤礦生產過程中更容易產生大量的粉塵。粉塵污染對作業人員的健康安全、設備的正常運行都會造成嚴重的影響,甚至還能引發安全事故。隨著全社會對環境保護要求的提高,在煤炭的生產和使用環節,
控制粉塵的排放量顯得尤為重要。
為了有針對性的高效性的對
粉塵治理,首先必須掌握粉塵濃度的分布及運移規律,明確粉塵濃度的監測對象和監測內容,分析現場監測前的調查內容和監測注意事項。
粉塵濃度的監測,對于煤礦粉塵的分布狀況和運動規律有積極效果,同時對露天礦除塵降塵具有實際的指導意義。
露天煤礦粉塵及分類
煤礦粉塵有很多種分類方法。PM2.5就是根據粉塵粒徑和危害程度進行分類的,全稱為細顆粒物,根據粒徑從大到小還有全塵(簡稱TSP)、可見粉塵、唿吸性粉塵、可吸入顆粒物(又稱為PM10)等類別。
此外,礦塵、煤塵、巖塵和煙塵是根據粉塵里面存在的成分進行分類的。礦區內產生的粉塵總稱為礦塵;而在煤炭或巖石破碎過程產生的粉塵就是煤塵或巖塵;煙塵是一種微細固體粒子,是煤炭自燃過程中或者卡車尾氣中形成的。
粉塵組分有無機粉塵和有機粉塵之分,無機物破碎后形成的是機性粉塵,而有機物破碎后形成的是有機性粉塵,既有有機物又有無機物破碎后形成的是混合型粉塵。
另外,粉塵產生的過程中,如果是直接產生的粉塵就是一次顆粒物,如果是一次顆粒物之間發生反應后而產生的顆粒物就稱為二次顆粒物,這兩種顆粒物都是粉塵顆粒物。
露天煤礦粉塵監測內容
2.1監測對象
通常PM10為可吸入顆粒物,而沉積到肺泡中的大多數為PM2.5,這兩種類型的粉塵對人體健康的威脅最大,因此,選定PM2.5和PM10作為重要的監測對象。
2.2現場監測內容
在煤礦現場,需要對以下的三種情況下的粉塵濃度進行監測:首先是最外圍的露天礦周邊,需要對這個區域的粉塵濃度進行監測;其次是對爆破、道路等主要粉塵源主的周邊進行粉塵濃度的監測;最后需要監測粉塵濃度的區域是露天礦坑內并且遠離粉塵源的區域。
根據各個位置測量的PM2.5和PM10的粉塵濃度值,可以繪制出粉塵濃度分布的等值曲線圖,這對于分析粉塵源的起塵強度以及粉塵的擴散規律有重要的作用,能夠對露天礦在礦坑內和礦區周邊的粉塵治理提供基礎數據。
現場監測調查及注意事項
3.1現場調查內容
在進行煤礦粉塵濃度的現場監測點、采樣對象、采樣方法和采樣時機的選擇時,必須根據現場實際情況進行確定。因此在現場監測采樣之前,就要對露天礦的實地情況進行勘查,復雜的情形還需要進行預采樣。調查內容具體包含以下4點:記錄當天的風向、風力、溫度、濕度、降水量等天氣和氣象情況;記錄監測對象的運行參數以及是否造成了起塵等情況;監測過程中需要用到實驗用電源和車輛,需要提前準備;對于監測點位有具體要求的,要提前選定好。
3.2現場監測注意事項
監測粉塵數據時要注意天氣情況,在降雨、降雪天氣時,由于會起到凈化空氣的作用,大氣中粉塵濃度會降低,不能監測到實際的理想數據,因此要選擇合適的天氣情況;當天如有爆破作業時,優先安排監測爆破后粉塵濃度;當爆破作業的當天有降水情況時,雖然原則上不進行粉塵濃度的監測,但是需要攜帶監測儀器隨時待命,一旦降水停止,可以隨時監測爆破后粉塵濃度;在監測期間如果沒有進行爆破作業,則只需要監測其他待測項目。